基本药物制度或将重构 《目录》被指“早产”
发布时间:2010-05-05     来源:
    自2009年8月份九部门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版)》(下称《目录》),至今已过去9个月的时间,而围绕该《目录》的后续相关文件也迟迟未见出台,并遭遇众多医药企业呼吁“暂缓”执行,由此,相关文件何时出台彻底进入“静默期”。 
  《第一财经日报》日前分别从卫生部和相关渠道获悉,《国家基本医疗目录》(暂定名)正由卫生部抓紧制定,目录将根据现有国民主要疾病谱和卫生经济学测算,将国家基本药物与病种治疗相对的形式推进,而不再简单地围绕“药品”做文章。
  而这被业内普遍看作是对《目录》的及时修正。
  《目录》后进入“静默期”
  按照医改时间表安排,包括化学药、中成药在内的307种药物品种在列的《目录》公布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大医院版)》、《国家基本药物招标采购规范》等系列文件应相继发出,但时至今日,涉及县以上医院使用基本药物的品种和相关招标采购规范仍未出台。
  而相关部门对此的表态也逐渐“模糊”,最近一次的明确官方表态是卫生部相关负责人在某论坛上发布的,“2月底前出台大医院版基本药物目录”,但时间已进入5月,却依然无果。此后,再没有主管方面主动提及,彻底陷入“静默期”。
  有接近卫生部的专家告诉记者,时间一再延后原因复杂,一方面,从目前现状来看,基本药物制度本身尚待探索,一些明显的设计不足直接导致了实施过程中出现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涉及生产、经营等产业链条,影响广泛,国家也不希望一蹴而就,先行以基层版目录摸索经验。
  不仅如此,此间,作为付费方的人保部主动发布医保目录,率先划定了基本药物边界,使基药大医院版的出台更为被动。
  而在《目录》施行7个多月后,医药企业对于大医院版的期待也在明显下降,因为入围目录并不能直接带来市场份额的明显扩大,反而是各地混乱的招标让各家生产、经营医药企业疲于应付、苦不堪言,甚至有很多医药企业直接呼吁“大医院版目录缓行”。
  《基本医疗目录》或将推出
  “《目录》是个早产儿。”日前,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公开表示了他的担忧,“如果按照现在的做法,这项制度恐怕很难做下去。”
  于明德是《目录》的力挺一方,他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基本医疗目录》,为《目录》划定边界,“否则口子越开越大,多少钱也负担不起。”
  目前,业内流传再三缩减后的大医院版《目录》品种为460多种,若按此数字计算,两个版本的基本药物目录总数已经在760种上下,国家负担必然大为加重。
  按照于明德的设想,国家不如索性对《目录》内品种实行全部免费供应,他告诉记者,这笔费用测算下来大致在700亿元上下,在8500亿元的医改投入中完全可以负担,而国家埋单,相关的配送权之争等现阶段招标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但他也承认,目前政策已经开弓,估计大幅度调整很难,而先确定《基本医疗目录》就是眼下最现实的“好办法”。
  他告诉记者,概念设计上,基本药物应该是根据国家对疾病划分而服务的药品,应该是为了“治病”而“定药”。但现在在没有国家基本医疗病种目录的情况下,先“早产”出《目录》,“目录多,许愿多,最后造成的政策推进困难也就多,国家负担不起,最后难免走形,达不到设计初衷。”他说。
  而不少医药企业对于即将出台的《基本医疗目录》持谨慎乐观态度,“要看基本疾病怎么划分,因为治疗药物很多,应该以什么标准选择。”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药企业负责人更直言:“医疗目录并不能解决目前企业最直接遭遇的招标问题,配送权还是要争,每个省的地方保护还是要去面对,这些问题不是《基本医疗目录》能够解决的。”
  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王玉洵日前表示,《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和《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监督管理办法》两个文件将于5月出台,但由于这两个文件并不覆盖基本药物司负责的基本药物招标工作,国家基本药物未来的招标仍然面临政策缺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