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本发力药品零售领域
发布时间:2010-08-02     来源:
    5月8日,国药控股贵州有限公司在贵阳成立,此举标志着国药控股终于拿下了全部的西南市场。而2009年国药集团给国药控股提出的“2010年实现除西藏以外中国内地所有省、区、市的覆盖”的目标也基本达成。 
    随着国药控股医药流通版图的扩张,其旗下的药品零售版块----国大连锁的队伍也一直在悄然扩充。尽管在药品零售业内一直有“国退民进”的说法,但自2009年以来,国大药房依靠并购,不仅使自己在药品零售业界的地位得以迅速提升,也在药品零售领域实现了国有资本对民营资本的奋起直追。 
    日前有坊间传闻称,山西万民大药房同时被海王星辰和国药控股两家看上,二者均有意将其收归麾下,但据消息人士称,国药控股的胜算似乎更大些。而另一位消息人士则透露,山西万民与国药控股已经达成了并购的初步意向。不过,国药控股方面对此尚未做出正面回应。 
    而另外一条较为准确的消息是,目前在重庆,国药控股正在借昌野药业之手,谋求拿下曾经是重庆四大民营药店之一的全发药房。 
    2010年年初,于3年前易手的全发药房再度遭遇资金危机,不得已关掉总店,其直营店也随之陆续关门。5月25日,重庆市联交所发布公告称,受璧山县法院委托,将于6月29日集中公开拍卖包括重庆全发药业总部在内的5处房地产,挂牌参考价总计4014万元。拍卖缘由是应农业银行申请,璧山县法院强制执行重庆全发药业所欠银行贷款。但还没有到拍卖日期,重庆市联交所就接到法院通知,拍卖申请已经被撤销。全发药业负责人表示,全发已度过了资金链断裂危机,位于储奇门的药房总店也将在7月重新开业。而据消息人士透露,即将开业的全发总店将由重庆另一家民营连锁药店昌野接手。 
    探究昌野药业的背景不难发现,其与国药控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据了解,昌野年销售额达4亿元,在重庆拥有完整的医药配送体系,特别是在乡村一级的市场中有独特优势,这一点连重庆医药也很难望其项背。更重要的是,昌野还拥有500多家连锁药店。4月2日,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公告称,国药控股重庆分公司正进行注册公示。而国药控股组建国药控股重庆分公司的方式就是重组当地企业昌野药业,国药控股占昌野65%股份。如此背景下,人们不难联想,全发度过资金链断裂危机,国药控股正是幕后的推手。而据业内人士估算,全发资金链缺口至少需要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而在此之前,国药控股已于6月份将大连美罗药业旗下药品批发和零售资产收归麾下。 
    6月18日,美罗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国药控股沈阳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以5450万元的价格将所持有全资子公司美罗(大连)有限公司70%的股权转让给国药控股沈阳有限公司;同时与辽宁国大一致药店连锁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以150.75万元的价格将所持子公司大连美罗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60.3%的股权转让给国大连锁。本次股权转让后,美罗药业不再持有美罗药房股权。 

    国资力量扩张中 

    在药品零售领域,除国药控股之外,众多药品零售企业背后的国有股份背景也在“被优化”着。 
    今年1月,新上药登场前,上药集团曾与百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据了解,经过一系列整合,拥有上海国资背景的药品零售企业只存在于新上药集团与百联集团两大集团内。百联集团下属第一医药更为专注药品零售业,其2008年主营收入为2.8亿元,基本来自零售领域,其门店数量有100家左右。 
    新上药集团旗下零售业务则包括华氏大药房、雷允上药房与信谊药房三块资产。在2009年3月,上药集团利用华氏大药房平台,对雷允上和信谊实施托管,并逐步实现了运营一体化。 
    2009年上半年,华氏大药房上海本地直营店增至578家,全国零售连锁药房1130家。而在2008年年底,华氏本地直营药房仅为292家。如此惊人的扩张速度背后,与雷允上258家门店和信谊30家门店充实其中是分不开的。由此,华氏大药房也一举超过了国大药房与复星药房,成为上海地区的门店数量老大。 
    百联集团并不以医药为主业,需要上药集团对其药品零售业务的整合。目前来看,门店数量刚刚达到100家左右的第一医药,其规模效益并不显著,存在着相当的整合空间。而对于百联来说,新上药市区的多处工厂、写字楼,都可以作为卖场、百货公司用地,支持百联集团发展。 
    另据了解,1月份,由国药控股出资4000万元,宁夏回族自治区国资委出资2000万元,将宁夏国大药房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增加到6000万元,实现了国药控股宁夏零售版快的增资扩股。其中,国药控股和宁夏国资委分别占注册资本的66.7%和33.3%。 
    商务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不久前下发的《关于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的通知》中提出,要不断提高药品流通行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引导和鼓励药品经营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手段做大做强,提高行业集中度,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国有资本正在努力践行这一要求,而且在药品零售领域已经取得突破。 

    民营资本不示弱 

    回顾近几年的“中国药品零售连锁行业百强榜”,单就名次上看,在药品零售行业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非国有资本。如牢牢占据榜首的海王星辰和老百姓大药房就有着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的双重背景。 
    长期以来,或许是药品零售这块肉不够肥,又或许是时机尚未成熟,大型国有资本对药品零售板块一直缺乏足够的兴趣。尽管今天国有资本依靠强大的资金力量正在奋力直追,但民营资本也并不示弱。 
    3月25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2009年该公司药品分销与零售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996亿元,较2008年度增长9.18%。值得关注的是,零售品牌“复星大药房”旗下360余家门店统一更名为“复美大药房”,零售品牌战略的实施全面展开;2009年,复美大药房、金象大药房等继续保持在各自区域市场的品牌领先和盈利能力,市场份额位居上海、北京区域医药零售市场前列。 
    2010年3月25日,老百姓大药房陕西公司西安韩森路店开业;3月26日,老百姓大药房河南公司郑州科技大厦店开业;3月27日,老百姓大药房天津公司红桥芥园道店开业;3月27日,老百姓大药房湖南公司长沙凌霄路店、韶山南路店同时开业……连续3天,老百姓新开了5家门店,其中仅3月27日一天就开了3家。自投资到位后,老百姓开店的速度越来越快,一天内开出两三家店的情况并不罕见。 
    “与医药物流领域呈现出的‘国进民退’趋势不同,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在药品零售领域基本保持了齐头并进的势头。”一位业内人士说。 
    但相比较而言,国有资本通常涵盖了药品制造、分销及零售整个产业链,资金雄厚,如国药控股;而民营资本则具有灵活的特点,再融资方面亦可以吸引境外资金或民间资本。在二者共同发力的前提下,药品零售业的未来会呈现出怎样的格局,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