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届全国药交会在郑州举行 药企强弱分化渐显
发布时间:2011-12-07 来源:
12月1日,主题为“变者恒通——抢占医药流通大变革中的先机”的第66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召开。
作为行业的例牌盛宴,本届药交会会场人气火爆,无论是展场还是论坛,都受到企业和业界人士的热捧。然而,在人气火爆之下呈现出的产业情绪却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新医改及配套政策的冲击下,大批企业在积极筹备“过冬”;另一方面是有实力的企业酝酿蜕变和产业布局。
不少专家在会上提醒:挺过这几年的阵痛,迎来的就是产业的下一个春天。
高度聚焦
据国药励展官方公布的数据,本次展会规模依然宏大,展出面积达到6.5万平方米,展位数量3200个,并分设特装、化学药、中成药、OTC药品、生物制药、健康产品和医药软技术七大展区。
目前正处于医药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刻,制药企业“过冬”的呼声在近一年内日渐高涨。在这样的背景下,参会人士对信息获取交流和商业模式探讨的需求空前。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会开幕前,一系列关注行业政策推进实施和产业发展趋势与特点的会前会频繁召开,这在往届药交会上是不常见的。如“2011中国商业年度大会”探讨了商业寡头时代的适应之策和专业代理商的发展路径;“2011中药行业年度峰会”商议中药材价格、中药品质和产品出口的相关热点;“2011中国招标与招商实战论坛”则重点研究抗菌药限用政策下的企业应变之策等。
主办方国药励展对产业发展形势也极为关注。国药励展药品部负责人王欣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药励展在药交会的主办思路上也在快速适应和调整,今后的会展将更多地根据工商企业商业模式和需求的改变,从过去主要为工商业企业产品与合作的对接,向利用展会传递信息来引导和促进行业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转变,及时有效地反映市场需求。
强者向左弱者向右
由于每年都能召集到全国医药行业各类型企业,以及行业人士近10万人参会,药交会成为反映医药行业产业状况的“晴雨表”。
本次药交会给记者最大的感受是医药产业不同类型企业的走向开始分化。政府背景推动、大型药企集团化发展的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药交会参展情况看,王欣介绍,本届药交会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北京、珠海、新疆、贵阳、广西为代表的一批地方企业组团参展,并且都打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口号。
这一方面反映了地方政府重视医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也与当下各地频繁兴起、各地政府引导或推动的医药并购或投资如出一辙。
药交会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特装展区规模扩大,总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特装企业超过200家,占据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整整一层楼。
“这说明大工业企业品牌宣传的力度在加大。”王欣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大型制药企业的实力在不断增强。
时下医药产业处于这样的政策环境:在新医改的推动下,一系列政策,如新版药品GMP、基本药物制度、抗菌药物限用、药品价格管理以及流通管控等政策相继落地,医药行业的技术、资金和管理门槛有了前所未有地提高。
在药交会论坛和会场,很容易看到这样的场景:中小企业负责人在讨论生存的艰难,打听各省市的具体执行政策,相互询问怎么适应和调整;大企业则在谈投资项目和宏观政策导向,沟通全国布局和产品的有关标准等;基金投资经理和投资中介在会场积极奔走,换取名片。
显然,业界深切地感受到这一轮从产业链上游到终端的以规模化、精细化和集约化为特色的集团化竞争已经愈加明显,弱者求生存、强者恒强的时代正式开启。而药交会特装展区的明显扩大正是这一特点的折射。
在11月29日召开的“中药品牌峰会”上,广西某中药企业市场总监说:“2013年以后,大家可能会舒服一点,我说的大家可能不包括这里的很多人,他们可能要干别的行业了。”他表示,行业要经过两三年的阵痛,中小企业要么蜕变,要么消失;这几年正是大型集团布局的最好时机。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由产业发展需求决定。”该总监说。
作为行业的例牌盛宴,本届药交会会场人气火爆,无论是展场还是论坛,都受到企业和业界人士的热捧。然而,在人气火爆之下呈现出的产业情绪却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新医改及配套政策的冲击下,大批企业在积极筹备“过冬”;另一方面是有实力的企业酝酿蜕变和产业布局。
不少专家在会上提醒:挺过这几年的阵痛,迎来的就是产业的下一个春天。
高度聚焦
据国药励展官方公布的数据,本次展会规模依然宏大,展出面积达到6.5万平方米,展位数量3200个,并分设特装、化学药、中成药、OTC药品、生物制药、健康产品和医药软技术七大展区。
目前正处于医药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刻,制药企业“过冬”的呼声在近一年内日渐高涨。在这样的背景下,参会人士对信息获取交流和商业模式探讨的需求空前。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会开幕前,一系列关注行业政策推进实施和产业发展趋势与特点的会前会频繁召开,这在往届药交会上是不常见的。如“2011中国商业年度大会”探讨了商业寡头时代的适应之策和专业代理商的发展路径;“2011中药行业年度峰会”商议中药材价格、中药品质和产品出口的相关热点;“2011中国招标与招商实战论坛”则重点研究抗菌药限用政策下的企业应变之策等。
主办方国药励展对产业发展形势也极为关注。国药励展药品部负责人王欣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药励展在药交会的主办思路上也在快速适应和调整,今后的会展将更多地根据工商企业商业模式和需求的改变,从过去主要为工商业企业产品与合作的对接,向利用展会传递信息来引导和促进行业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转变,及时有效地反映市场需求。
强者向左弱者向右
由于每年都能召集到全国医药行业各类型企业,以及行业人士近10万人参会,药交会成为反映医药行业产业状况的“晴雨表”。
本次药交会给记者最大的感受是医药产业不同类型企业的走向开始分化。政府背景推动、大型药企集团化发展的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药交会参展情况看,王欣介绍,本届药交会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北京、珠海、新疆、贵阳、广西为代表的一批地方企业组团参展,并且都打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口号。
这一方面反映了地方政府重视医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也与当下各地频繁兴起、各地政府引导或推动的医药并购或投资如出一辙。
药交会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特装展区规模扩大,总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特装企业超过200家,占据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整整一层楼。
“这说明大工业企业品牌宣传的力度在加大。”王欣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大型制药企业的实力在不断增强。
时下医药产业处于这样的政策环境:在新医改的推动下,一系列政策,如新版药品GMP、基本药物制度、抗菌药物限用、药品价格管理以及流通管控等政策相继落地,医药行业的技术、资金和管理门槛有了前所未有地提高。
在药交会论坛和会场,很容易看到这样的场景:中小企业负责人在讨论生存的艰难,打听各省市的具体执行政策,相互询问怎么适应和调整;大企业则在谈投资项目和宏观政策导向,沟通全国布局和产品的有关标准等;基金投资经理和投资中介在会场积极奔走,换取名片。
显然,业界深切地感受到这一轮从产业链上游到终端的以规模化、精细化和集约化为特色的集团化竞争已经愈加明显,弱者求生存、强者恒强的时代正式开启。而药交会特装展区的明显扩大正是这一特点的折射。
在11月29日召开的“中药品牌峰会”上,广西某中药企业市场总监说:“2013年以后,大家可能会舒服一点,我说的大家可能不包括这里的很多人,他们可能要干别的行业了。”他表示,行业要经过两三年的阵痛,中小企业要么蜕变,要么消失;这几年正是大型集团布局的最好时机。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由产业发展需求决定。”该总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