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基药目录品种遴选原则转向
发布时间:2012-04-17     来源:
  消息称,调整后的新版基药目录或将在8月落地,目前基本方向有了较为统一的想法,将改变目录品种遴选原则,并尝试按照疾病治疗领域来收录药物,比如儿童剂型、慢病用药或者部分罕见病用药等领域,品种数量在500个上下。
 
  这是否又是一个美好的期待不得而知。但是,基药调整的具体方式和执行思路,仍在各个会议和论坛上胶着地讨论着。争议实质上是健康和成本效果评价的综合讨论,包括基药实际需要多少,以及基药报销费用负责方的确定等。这将成为影响基药未来3年执行成效的关键因素。
 
  与此同时,在有关部委频繁召开的会议和调研之中,企业人士嗅到了基药招标“唯低价是取”这一被诟病多时的思路或将转变,质量分有望真正成为中标的关键,但消息尚未得到官方的确认。
 
  扩展方向
 
  毫无疑问,基药目录的调整势在必行,“政策风”吹了很久,却仍未见落地。
 
  但据记者了解,目前基药目录产品数量到底应该定在多少才合适的问题,在各个部委或机构召开的讨论会上仍在激烈争议。
 
  按照2009版基药目录的执行原则,由于用药水平和支付能力各地存在差别,政策允许由省主管机构在307个之外增补品种。国家的本意是在保障群众基本用药的同时,满足不同地区医疗特异性需求。
 
  因此,增补目录品种释放,各省目录数量基本冲至600个上下,比如山东增补了206种,广东增补了260种,陕西增补了191种,而北京和上海则分别增补了212种和381种。
 
  按照各地的思路,307目录中有很大部分品种并不适合本省基层医院使用,并且部分病种用药得不到满足。这些现象也是业界认为目前307品种目录需要扩展的主要原因。
 
  但也有不同观点,认为基药制度本身并不是要解决所有用药问题,而是保证群众的基本用药。比如北京市现行的基药执行方式就被当地的相关领导认同,并且不赞同基药大范围扩展。
 
  而记者也了解到,各地增补过程中,增补品种的遴选和药品招投标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保护现象,使得基药均等化得不到实现,基药产品市场的竞争秩序难以维护。
 
  最重要的是,大规模的品种增补,大大弱化了国家307品种目录制定的初衷,地方增补产品成为最受欢迎的品种。而相对来说,这些品种的价格往往比307目录中的品种高很多。这直接拉高了政府付费的总额。
 
  针对品种数量增减的争论,有关专家透露,各方的意见也在逐步统一,并且得到相关部委官员的认可。据悉,国家考虑首先对目录品种遴选原则进行改变,在原有基础上,尝试按照疾病治疗领域来收录药物,比如儿童剂型、慢病用药或者部分罕见病用药等领域。
 
  在品种数量上,多方会议探讨认为,在原有307个品种中部分很少使用的品种调出目录后,以病种治疗领域为依据,选取不同的品种,比较统一认可的品种数量在500个上下。但对上述信息,记者并未获得官方的正式确认。
 
  费用负责机制仍待形成
 
  目录品种数量的调整,引发基药费用负责机制形成的争论。
 
  按照目前的基药执行制度,基药报销要由地方政府负责较大部分,地方政府包括省、地市甚至县级财政。
 
  显然,省增补目录品种越多,地方需要支付的费用越大。比如上海在增补381个品种后,招标过程中即使外资合资企业产品中标不少,但是因政府财政实力雄厚,上海基药在社区医院的使用率都超过95%。
 
  现在的尴尬是,更多地市县的财政支付能力或者重视程度远远达不到上海的水平。在零差率之下,各地普遍存在收支不平衡,基层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不高,诊疗水平难以提高,门诊量急剧下降,就诊人群拥向大医院等。这明显违背了基药政策执行的初衷。
 
  这是当前存在的一对矛盾,解决基药报销费用各方支付比例问题,也是下一步基药制度执行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尤其是目前卫生部有意将部分肿瘤药物、糖尿病药物和心血管药物等慢病药物纳入目录,此番基药目录的调整更需考虑医保资金的实际支付能力。
 
  据悉,解决上述基药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各地普遍的办法是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基药报销进行统筹管理,但这在有关规则上存在执行障碍。尽管国家目前在探讨支付方式改革,但这需要更长时间的考验。而由国家统一购买,免费使用,也难以在各方面达成共识。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认为,此前下发的医改“十二五”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地负责基药的报销费用,已经为今后的费用分摊定了基调,即各省基药报销仍将由地方财政负责。
 
  那么,地方财政目前存在的问题如果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录调整之后的执行成效是否又要面临挑战?
 
  招标或转向
 
  另一则利好消息是,有关专家和企业都认为,基药招标“唯低价是取”原则或将改变。
 
  据记者了解,4月12日,由相关部门组成的调研小组在江西省进行了调研,主要内容包括对当前包括基本药物在内的药品招标“唯低价是取”的方式进行了解。
 
  江西省有关参会企业人士告诉记者,这说明药品招标得到了国家的重视,药品招标的思路可能要发生转变,尤其是基药目录中的品种。
 
  上述企业人士分析称,招标思路的转变目前已经有迹可循,包括目前国家正在进行的药品成本价调查和出厂价调查,很可能就承担了摸底基药品种相关信息的任务,而国家近期的多份文件,都反复强调了药品质量的重要性。
 
  “并且有关官员提出了‘标准成本’的概念,这很有可能就是为以后相关品种的统一定价,或者按照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来衡量产品是否中标,做实施前的摸底和铺垫。”该企业人士说。(作者:杨俊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