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O2O为何如此盛行?
发布时间:2016-06-27     来源:佚名

 近日,中医在线问诊平台甘草医生宣布完成千万级融资,中国首个中医医生集团指日可待。而从上线到获得融资,甘草医生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

 近几年,移动医疗行业风起云涌,各类移动医疗APP产品前仆后继,高潮时市场上同类产品超2000种,其中以西医为主的APP占据了大部分市场,而传统中医市场鲜有人重视。尽管如此,在养生意识不断抬头的情况下,仍有人坚定地认为“中医 互联网”迟早会汹涌而来。

 现在,预言正在逐步实现。2015年初,市场上开始接连涌现出类似的中医O2O尝鲜者,此后,这些已具雏形的中医O2O公司在公众面前频频露脸。

 中医O2O概念盛行

 医疗行业正在往更加专业、细分的方向发展,儿科、中医、口腔等垂直领域更容易得到资本的青睐。即便在资本寒冬下,中医O2O依然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的目光(表1)。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国中医就诊人次近10亿,若按客单价200元每人次计算,2015年整个中医诊疗市场规模能达到2000亿元。若加上中药销售3000多亿元的市场规模,想象空间无疑更大。
 

 “看中医”创始人罗峰认为,中医自古就是坐堂 上门的模式,接入互联网让中医更具效率。在金华佗创始人戴韵峰看来,相比于西医,中医O2O有三大优势:一是相比西医需要各种医疗器械参与诊断,中医的基本诊疗方式“望、闻、问、切”更容易通过互联网实现,因此中医相比西医更加“移得动”;二是中医比西医更接近全科医生,而西医通常只能覆盖某一个细分领域;三是西医强调“治疗”,这是一种场景触发式的需求,而中医强调“预防”和“调养”,是一个连续调养的过程,需求更为高频。

 政策扶持目标明确

 自屠呦呦于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中医热就停不下来,医药零售行业也开始了中医药“军备竞赛”,中医门诊、中医馆不断升级。此外,国家政策对中医的扶持力度也空前高涨。继2015年5月7日国务院出台《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中医药发展的重点任务后,2016年2月26日,国务院再次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战略规划纲要》),支持中医药,并提出要以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中医药惠民水平。

 政策扶持

 

 标准化服务是硬伤

 从目前来看,中医O2O创业公司的运营模式主要是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一体化模式,但中医的标准化是这些初创企业的硬伤,而这个标准化不仅是中医对疾病描述的标准化,还包括治疗过程的标准化。为解决术语上的标准化,金华佗通过国际医疗术语库,重新建立起中医与国际标准的对应、关联,实现中医的标准化和数字化,例如将“不寐”、“少寐”、“眠差”自动关联到“失眠”。而在治疗上,中医更加强调根据患者体质进行个性化的辨证治疗。

 因此,中医诊疗在 互联网后,如何制定标准化的服务是一项重要任务,中医O2O也更需要借助于大数据,做到智能化,这也是中医宣传推广,指导用户进行健康自查的必要手段。可见,摆在中医O2O创业者们面前的,不仅仅是机遇,要重构整个中医诊疗体系,还需要克服重重挑战。

 中医O2O平台基本模式

 看中医

 业务:平台覆盖推拿、火罐、针灸、刮痧、艾灸5项诊疗,用户可基于LBS(位置服务)和时间安排预约适合自己的中医。

 目标:用标准的理疗手段,瞄准预防市场和康复市场;通过中医药的调理,解决患者体质问题。

 金华佗
 

 业务:“金华佗中医助手”微信公众号可提供各类中医内容免费查询以及医患沟通平台。此外,金华佗还自建线下医馆,可提供24小时动态经络仪、中药配送服务。

 目标:做中医版本的“春雨医生”,打造中医版本的“知乎”,让全国各地的中医师都可在此平台上交流,最终建成一所虚拟的网上中医药大学。

 

 易中医


 业务:拍方抓药、中医馆、找中医、问中医和健康资讯。其中拍方抓药除提供药品配送外,还提供代煎中药服务。

 目标:通过为医院、医生、患者提供三位一体的服务产品,帮助医院和医生解决行医难、患者就医难的问题。

 把把脉

 业务:帮助患者解决找中医、问中医、看中医、日常中医保健养生等问题,通过“预约 导诊”模式对接线上线下中医服务。

 目标:通过专家资源切入,提供上门家庭保健服务,挖掘预防、保健、养生及诊后康复市场,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养生服务。

 冬日中医

 业务:主要提供中医问诊和中药配送服务,采取深度问诊、多陪伴的模式,一般以5天为一个服务阶段。

 目标:导入全新“线下患者线上管理的随诊模式”,填补传统线下问诊空白——随时随地沟通用药与康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