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专利药“崛起”正当时
发布时间:2016-08-23     来源:佚名
  在医药领域,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仿制、仿创结合到创新像一个金字塔,处在最底层的仿制药生产企业永远面临低利润、竞争激烈的境地;而处在最上层的创新药,则可获取高额利润。面对诱人的市场“蛋糕”,世界主要制药强国都在加快创新药物研制步伐。
 
  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我国数千家制药企业生产的化学药品中,仿制药达95%以上。随着药企对创新药研发越来越重视,研发投入比重越来越大,中国创新药物已走到面临突破的重要关口。
 
  加大研发投入
 
  近日,国内医药行业两起跨国并购在业内掀起一阵波澜:7月26日,绿叶制药集团宣布与瑞士Acino公司签约,以2.45亿欧元购买其旗下透皮释药系统和植入剂业务;7月28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拟收购印度Gland Pharma Limited约86.08%的股权,这是迄今中国制药企业交易金额最大的海外并购案。
 
  加大在海外制药领域并购力度,已经成为中国医药企业提升研发水平、加快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着力点。绿叶制药集团相关人士指出,收购这样一家在细分领域拥有领先专业水平的欧洲公司业务,将极大提升绿叶制药在新型制剂领域的研发生产、国际注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国际化水平,有助于进一步开拓全球市场。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表示,中印两家药企的资源嫁接将有利于推动中国药企在研发创新及仿制药出口等方面的国际化步伐。
 
  事实上,以绿叶制药、复星医药和恒瑞医药、天士力等为代表的医药企业,已成为中国创新药物研发的“第一梯队”。绿叶制药目前有专利保护的产品占总收入的比重已达8成以上,并拥有丰富的在研产品线;“十二五”期间,复星医药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20亿元;截至目前,恒瑞医药先后承担4项国家863重大科技专项,22个项目列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已申请200余项发明专利,其中100项全球专利(PCT专利);天士力则是中药现代化的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副总裁孙鹤介绍,经过近20年的努力,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已经顺利完成了美国FDA三期临床试验,进入数据统计和新药申报准备阶段。一旦注册成功,将成为全球首例通过美国FDA注册的复方中药产品。
 
  十年磨一剑。借助于中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新药研发“第一梯队”为代表的一批本土药企在新药研发领域已崭露头角。从研发投入看,国内企业虽然在研发投入总额上与跨国药企还相差甚远,但近年来研发投入增长迅速,赶超势头强劲。统计显示,2015年,国内研发投入较高的8家企业研发投入增速都超过20%,恒瑞医药、复星医药、海正药业研发投入都超过8亿元人民币,赶上了一些全球50强中处方药销售上榜药企。从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来看,恒瑞医药、海正药业等企业都已达到或接近10%,已超过部分全球50强中仿制药企业。
 
   “假如10年后中国成为医药方面重要的创新源头,我不会感到惊讶。”阿斯利康全球产品组合及产品战略执行副总裁Luke Miels说。
 
  寻找突破路径
 
  创新药物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药物。业内人士都知道,创新药从项目设立到被药监部门批准上市是一个漫长的、充满风险的、昂贵的过程,一般需要10到20年的周期和约10亿美元的经费;而10000个在研新药中,最终能进入临床的可能只有10个,真正销售能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则可能只有1个。另一方面,由于创新药专利保护期可长达20年,新药一旦研发成功,往往让公司股价暴涨,赚得盆满钵满。
 
  由于在研发力量、资金投入和新药储备等方面与跨国制药巨头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国创新药物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2015年全球销售额最高的10个药物,全部由跨国药品企业研发生产。中国创新药物研发的路如何走?业内专家认为,应该立足国情,寻找适合中国药企现状的突破途径。在这方面,国内一些企业的经验也许可提供有益启示。
 
  复星医药公司持续完善“仿创结合”的药品研发体系,在小分子化学创新药、大分子生物类似药、高价值仿制药、特色制剂技术等领域打造了高效的研发平台。复星医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吴以芳介绍,复星医药研发创新发展将分为三个阶段:近期,将着力于打造创新能力,包括人才架构、基础设施配套、临床能力的建设等;中期,将走“仿创并举”的道路;远期,则将成为一个完全创新型的企业,争取在10至15年后,由创新驱动贡献复星医药的大部分收入。
 
  近年来,美国FDA新药申请的505(b)(2)路径在新药研发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此路径可以适用于两种类型的申报,一种是新化学分子,另一种是已批准药物的改变,包括适应症、配方、剂型、给药途径、用药方案等。美中医药开发协会前会长、罗氏制药高级总监徐志新博士认为,对中国药企来说,采用505(b)(2)路径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选择。他说,505(b)(2)可以避免重复不必要的已经证明了的试验,使研发企业既节省经费投入、加快药品上市进程,又可享受新药带来的市场回报,是一种高成功率、低风险的研发战略。
 
  业内专家提出,对于目前以仿制药为主的中国药企来说,为了提高竞争力,有两条途径可以尝试:一是选择一些比较难以仿制的产品进行攻克,让竞争对手知难而退;二是挑战技术壁垒较低505(b)(2)产品,一旦成功,不仅可以在某些产品上形成专业优势,同时获得的独占权也规避了同行的竞争。
 
  企业纷纷在美国设立研发中心和相关机构,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摸索了一套“中外结合,多快好省”的国际项目模式管理,为中国医药产品在欧美国家的注册、销售开创了一条新路。
 
  做好顶层设计
 
  由于创新药物研发的特殊性,从基础研究、企业研发、临床试验、新药注册到市场推广,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链条,涉及科研院所、企业、政府、医院等多个环节。对此,专家提出,要牢牢把握国际创新药物发展新趋势,搭建政产学研用的联盟,从我国实际出发做好顶层设计。
 
  创新药物研发,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信部消费工业品司副司长吴海东提出,医药行业在“十三五”期间要增强创新能力,一要增加投入,二要提高效率,积极推进我国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
 
  吴海东介绍,医药行业“十三五”专项规划中提出的第一个重点任务就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推动产品创新,加大原创药物的研发,实现药品研发由仿制向创制升级,以满足我国临床重大疾病防控需求;二是搭建平台,建设药品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围绕行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开展攻关,突破产业化技术瓶颈,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三是支持中小创新性企业发展,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实施医药产业创投计划,支持一批从事新药创新的小企业发展,使其成为我国医药创新的重要源头。
 
  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合作联盟,中国特色的新药研发之路正在积极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