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药类出口全线下降 进口止跌回升
发布时间:2016-09-13 来源:佚名
2016年上半年,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持续萎缩的背景下,我国中药贸易也“出师不利”,陷入低迷,成为同期整体医药出口下滑最大的品类。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中药贸易额为22.8亿美元,同比下滑6.3%。其中,出口17.5亿美元,同比下滑9.0%;进口5.3亿美元,同比微涨4.0%。
中药类贸易全景扫描
2016年上半年,中药类产品包括中药材及饮片、中成药、提取物和保健品出口均陷入负增长,且出口量和出口额呈“双降”,在中药类产品出口记录上实属罕见。
上半年中药类产品进口5.3亿美元,同比增长4.0%,实现止跌回升,再次迈入正增长时代。具体到品种类别,提取物和保健进口同比大幅增长,而中药材及饮片和中成药仍保持低迷,跌幅均超过两位数。
出口全线下降
植提取物:近10年来,其出口一直保持出口20%以上的增速,而今年上半年业绩却令人扼腕,出口量同比下降10.6%,出口额同比下降5.8%,由于提取物出口额占整个中药类产品出口额的58.8%,因而成为中药出口由正转负的主要原因。植物精油类出口骤降是整个提取物出口沦陷的重要因素,如柠檬油出口同比下降43.3%,桂油出口同比下降14.4%,茴香油出口同比下降20.1%,薄荷油出口同比下降49.3%。
中成药:作为我国中医药代表,上半年出口大幅下滑,出口额仅为9969.1万美元,同比下降27.4%。作为中成药出口的前三大市场,中国香港、美国和日本领跌,尤其是中国香港,出口额同比下滑了近50%。
中药材及饮片:表现欠佳,上半年出口量同比下跌25.2%,出口额同比下跌9.6%,虽跌幅较大,但较2015年全年出口额18.3%的跌幅有所收窄。
保健品:上半年出口额为1.2亿美元,同比下滑13.3%,出口数量2.8万吨,同比下降9.8%,出口价格4.5美元/公斤,同比下滑3.9%,是除中成药之外又一类量、价、额齐跌的产品。
进口止跌回升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植提物进口2.7亿美元,同比增长24.2%,进口品种主要集中在薄荷醇、柠檬油等精油产品以及甘草酸粉等。
保健品进口额为8219.8万美元,同比增长15.7%,需要注意的是保健品之所以实现正增长,主要是其进口价格的跨越式攀升,幅度高达73.8%,而其进口数量仍有33.5%的降幅。
中成药进口1.1亿美元,同比下跌17.0%,中成药与保健品状况完全相反,进口下跌主要原因为量升价跌,虽进口量增长80.8%,但难抵价格54.1%的下降。
中药材及饮片延续了低迷的态势,进口7583.9万美元,同比下跌21.1%。
美国成出口第一大市场
上半年,我国共与170个国家和地区存在中药贸易往来,亚洲稳居榜首位置,占我国中药出口总额的56.4%,我国对亚洲国家和地区中药出口额达9.9亿美元,同比下滑15.4%。其中,日本、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和泰国等是主要目标市场,占对亚洲地区出口总额的40%,较去年同期萎缩了近10个百分点。
具体到国家,美国成功跻身为我国中药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业绩非常抢眼,出口额为2.7亿美元,同比仅小幅下挫0.96%,所占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3.6%攀升至15.3%,美国市场地位的提升主要与我国提取物对其出口大幅增长相关。
日本也超过中国香港,成为第二大市场,非常可喜的是我国对日中药出口数量、金额和价格全线增长。其中,出口量为1.2万吨,同比增长1.7%,出口额为2.5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出口均价为21.37美元/公斤,同比增长9.82%。
连续多年稳居魁首的香港滑落至第三的位置,上半年内地对香港中药出口额为2.3亿美元,剧烈下挫23.9%。究其原因,主要是出口数量的锐减,上半年中药的出口量锐减34.9%,中药材及饮片、中成药、提取物、保健品数量的下滑幅度分别为34.7%、9.0%、35.6%和44.2%。
值得关注的是,排名前10位的韩国、德国、西班牙等市场比较坚挺,上半年我国对其出口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增幅分别为13.4%、15.6%和21.5%,是值得重点开发的市场。
植提物逆转式跌落
中成药断崖式下滑
近10年来,植提物的出口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今年上半年戛然而止,由正转负,陷入困境。上半年植提物出口10.3亿美元,同比下降5.8%,出口量4.4万吨,同比减少10.6%。
而中成药出口近两年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今年上半年形势更急剧恶化,出现断崖式下跌,出口额同比下降27.4%,仅为9969.2万美元,不及植提物单一品种的出口额。
作为我国中医药的代表,中成药出口的惨淡使得其国际化之路充满着艰辛。
植提物出口由正转负
在植提物出口品种方面,排名前10位的热点品种为甜菊叶、桉叶油、薄荷醇、万寿菊、桂油、甘草、越橘、麦芽酚、芦丁、水飞蓟,其总出口额将近5亿美元,占植提物出口近50%。其中,甜菊叶提取物单品种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桉叶油和薄荷醇单品种出口超过5000万美元。
甜菊叶提取物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和美国,薄荷醇的主要市场在泰国、新加坡和印尼。桉叶油和桂油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印尼和英国、美国等国家。由于前几年精油类产品大多出口至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而今年上半年这些市场需求骤减,因此,拉低了整个植提物出口的业绩,也成为植提物出口由正转负的主要原因。
植提物出口的传统市场依然是美国和日本。上半年,我国对美国植提物出口额为2.2亿美元,同比微增2.1%,出口产品主要是甜菊叶、银杏叶、甘草、水飞蓟等膳食补充剂原料类产品。植提物对日本出口1.1亿美元,同比下降6.8%。出口日本的产品主要是汉方药浸膏以及营养补充剂原料产品。
近几年,东盟国家是植提物出口的另一重要市场,但上半年我国对东盟各国的出口均出现了大幅下滑,如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的下滑幅度分别为47.2%、59.6%和30.2%。但与此同时也涌现出一些新的目标市场,值得重点关注的有韩国、西班牙和德国等,上半年,我国对上述三国的出口额分别增长30.2%、28.7%和22.9%,出口额也分别攀升至5011.9万、4498.6万、4388.1万美元。
中成药国际化艰辛
中国香港是中成药的主要出口市场,上半年呈现量、价、额齐跌的尴尬局势,且幅度都比较大,分别为9.0%、43.8%和38.2%,其市场占有率也由去年的46.0%萎缩至39.2%。在中成药出口的前10大市场中,仅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保持了正增长,其他国家全部下滑,有4个国家的降幅超过30%。
上半年,中成药出口的最大品种仍然为片仔癀,出口额为1161.7万美元,同比下滑26.8%。中成药出口的第二大品种是清凉油,出口额为1082.3万美元,同比下降13.1%,其余安宫牛黄丸及云南白药的出口额都不足千万美元。
中成药出口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其主要障碍中成药在国外也是以药品进行管理,其销售必须注册,市场准入充满坎坷。再有,开拓以西医为主流医学市场相当困难。
不过,近年来配方颗粒呈现较高的增长速度,再加上去年CFDA下发了《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试点或将放开,期待对中成药的出口有一定促进作用。
保健品进口为一大亮点
上半年,保健品的出口出现量、价、额全面下滑,出口额仅为1.2亿美元,但是其进口态势良好,在中药贸易中是一大亮点,上半年保健品进口8219.8万美元,同比增长15.7%。
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秘鲁、印度和美国为保健品进口的前五大国家,占据总进口额的65%。其中,我国前三大市场的进口额均超过千万美元,分别为1230.4万、1223.6万和1217.1万美元,同比增长39.8%、70.7%和27.2%。另外,澳大利亚在上半年迅速崛起,成为增速最快的国家,上半年我自澳大利亚进口保健品428.9万美元,同比增长313.2%。
近年来,我国企业加速了开拓澳大利亚市场的进度,如天士力、同仁堂等已经成功在澳大利亚开展医药保健品的相关业务,前不久,上海医药及中资背景的私募基金春华资本对澳洲上市公司、运动及活性营养品知名生产商Vitaco控股公司达成收购框架方案。此外,新希望集团旗下的草根知本也公开表示收购了澳大利亚知名保健品企业Australian NaturalCare。
新《食品安全法》的出台,明确了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同时明确保健食品注册和备案结合的管理办法,备案制产品覆盖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元素以及已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保健食品,将极大的激活现有保健品市场。
困境中仍存希望
2016年上半年,我国中药贸易处于下行压力与上行动力并存,但下行压力更加明显的矛盾交织期,各项数据不容乐观。虽然大环境不尽如人意,但是可以看出,上至政府层面,中到行业组织,下至企业,都在鼓足勇气竭尽全力共度艰难期。
政策落实注入动力
去年《2015-2020年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出台,提出了实施优质中药材生产工程、实施中药材技术创新行动、构建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等七项主要任务,如今针对这些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展改革委等各个部委的落实工作陆续展开,如工业和信息部立项了30个项目,中药材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并给予资金支持;商务部出台了《全国中药材物流基地规划建设指引》,拟建设25个集初加工、包装、仓储、质量检验、追溯管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力争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70%,逐步实现中药材物流体系与流通追溯体系信息共享。
除了已有政策的落实,今年2月,国务院还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对未来15年中医药发展的任务和目标给予了清晰的描述,其中提出的实施中医药海外发展工程,探索建设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并按照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总体部署支持中医药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医药对外投资和贸易,或将开启中医药以服务贸易带动货物贸易的机遇。
标准平台力撑品质提升
当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社会组织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中国医保商会顺应此趋势,打造了系列植物提取物国际商务标准。
植物提取物国际商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自推出以来,受到各方高度重视,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植物提取物团体标准的空白。标准的施行,不但在相关检验检疫机构、行业企业备受认可,在国际上也引起了相当反响,今年上半年,已公布的15个标准已经被翻译成英文,由商务出版社统一编辑出版了《植物提取物国际商务标准集》(2016版)。商会正与国家中检院共同筛选了人参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槐米提取物、虎杖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水飞蓟素、越橘提取物等上升为国家食品标准。
此外,第三批植物提取物国际商务标准也已经启动,经过前期征集,共有12个产品纳入第三批标准的制定,预计年底完成标准的审核与发布。
认证体系提高行业水准
2016年伊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认监委便联合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完善中医药认证体系的合作协议》,在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全面推行认证制度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以提高中医药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准,规范中医药健康服务市场,全面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的质量和效益。这一体系的完善对于整个中医药行业来说,意味着整个品质将有极大提升。
在具体产品贸易领域,中国医保商会已联合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NSF),共同推出了“植物提取物优质供应商”认证(GEP认证),用以引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帮助优质企业提升品牌价值。GEP认证包含诚信评价认证和工厂审核认证两个维度,且满足了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FSMA)的要求,以膳食补充剂21CFR111为主体框架,考虑了植提成分从原料到生产销售全过程的风险,而且报告采用中英文形式,满足了客户和FDA的要求,因此,将成为提升植物提取物企业在美国市场含金量的重要法宝。
据统计,国内已有6家企业通过认证,分别为桂林莱茵生物、湖南华诚生物、杨凌萃健生物、成都华高生物、陕西嘉禾生物、重庆骄王天然产物等公司。优质供应商认证推动行业优秀企业脱颖而出,帮助优质企业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品牌价值,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