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医改模式:“淡化编制”破解医疗人才困局
发布时间:2016-10-13 来源:佚名
“医疗人才奇缺、优秀医师青黄不接。再加上没有编制,想来的人来不了,不行的人走不了……”医疗人事制度改革前的用人困境,曾令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院长任炜伤透了脑筋。
任炜的头疼事,也是包括宝鸡在内的西部地区面临的普遍难题。长期以来,受制于编制数量少、薪酬待遇低,宝鸡市的公立医院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医疗水平的提升受到严重制约。
2010年,宝鸡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而实际上,针对紧扼医改“咽喉”的医疗人事制度的一系列创新,早在此前启动。
“直面医务人才‘引进难、留不住、待遇低’的现实,宝鸡开出的‘药方’是‘两放开一搞活’。”宝鸡市卫计局局长、市医改办主任宁建国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这一在全市公立医院全面推行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重在淡化编制管理,放开人事权和分配权,搞活绩效考核。
放开“进口”畅通“出口”
人才流动成常态
“宝鸡市公立医院的人员编制,核定于上世纪80年代初,30多年未作调整。”任炜介绍,2003年时,宝鸡市中心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为643名,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64名,研究生仅有7名。
2004年1月,全员聘用制在市中心医院全面推行。这一变动中,编制的审批管理被淡化,医院被赋予了在编制外用人的充分自主权。院内科室按照需求、岗位提交用人申请,医院确认后上报市卫计局、人社局,面向社会统一组织招聘。对于新聘用人员,一律实行人事代理和合同管理,人事档案交由人才交流中心管理。由此,实现了“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同时,人员的“铁饭碗”被打破。医院对科室、科室对岗位实行二级考核管理制,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或两次无法考取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予以解聘。
虽然管理严格了,但新聘人员却不必有后顾之忧。新聘人员与编制内人员享有同等待遇,并纳入事业单位退休养老保障机制,此举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这样的“淡化编制”,既放开了“进口”,又畅通了“出口”,将人才的有序流动变为常态。2015年,宝鸡市中心医院完成了从“643名专业技术人员中仅有7名研究生”到“拥有1663名专业技术人员,3名博士生、220名硕士研究生”的飞跃。
宝鸡市公立医院的在岗人员也从原有的2338个增加至6028个,其中聘用人员占到76.92%,先后引进的博士、硕士毕业生达到372人,拥有高级职称的156人。作为首“吃螃蟹”者,2014年,宝鸡市医改汇报组走进中南海,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地市级汇报单位之一。
“不养闲人、不亏能人”
差异薪酬能者多得
如何使吸引来的人才长久留下?与淡化编制相配套,宝鸡市放开收入分配自主权,实行岗位加绩效工资制,“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成为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
除基本工资,医务人员的其余收入按岗位核定绩效。一岗一薪、异岗异薪。个人收入分配重实绩、重贡献,并向优秀人才、关键岗位和高风险岗位倾斜。
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绩效工资占到工资总额的60%~70%。绩效工资的分配,向临床一线、学科带头人、优秀管理人员倾斜,“不养闲人、不亏能人”。这样的能者多得体系,使中心医院的员工最高薪酬与最低薪酬保持了3~5倍的差距。
“与之类似,宝鸡市公立医院员工最高、最低薪酬差的平均值,也达到了2~3倍。”宁建国补充说,各院还划定了“红线”——不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薪资报酬坚决不与药品、耗材、大型医疗检查等挂钩,杜绝了“以药养医”。
改革后,宝鸡市的6所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年人均收入,由2012年的48516元增至2015年的71628.9元,涨幅接近50%,比当地社会平均工资高出98.68%。
不仅要留住人才,更要吸引人才到基层去。对市、县公立医院医生到基层和社会办医疗机构执业的,只备案不审批。与此同时,限制基层骨干向上逆流动,设定最低服务年限,有效解决了基层人才的匮乏和流失问题。
此外,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享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凤翔县医院为例,本科学历来就业,先给4万元安家费,再提供10万元的免息住房贷款;如果是研究生,再增加补贴4万元。“这就相当于一名硕士,只要到县医院工作就可以直接领到18万元。”凤翔县医院院长李荣华表示。
目前,在宝鸡市的县级公立医院,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达到42%,县、镇两级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分别达到90%和85%,有些土生土长的乡村医生晋升为副主任医师,比改革前有了显著提升。
告别大医院“一床难求”
小医院“没好大夫”
在以人才提升医疗水平的基础上,宝鸡市还开展了“外联上挂、引智引技”战略。市级公立医院分别与23家国内外一流医院、学科和69名国内著名专家建立多方位技术协作,一批国内先进技术、项目落户宝鸡,带动了全市学科建设和人才质量的不断提升。
因罹患肺部疾病,当地村民王小军的父亲先后在乡镇和县医院治疗半个多月,病情却没有明显好转。几天前,在凤翔县医院的远程会诊室里,王小军和主治医师一起,通过视频连线,得到了北京301医院专家的会诊、指导。
“足不出县,就能得到全国顶级医院的专家服务。”李荣华说,从2015年6月3日远程会诊平台正式启动以来,已有298例县域内病人实现了和北京专家之间的“面对面”会诊。
医疗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带动了宝鸡医疗业务的快速增长。2015年,宝鸡市直属的6所公立医院总诊疗人次261.38万,总出院16.15万人次,业务收入20.36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40%、65%和204%。
群众看病“大医院‘一床难求’,小医院‘没好大夫’的状况也得到了根本改善。”据宁建国介绍,目前,96%以上的住院病人在宝鸡市内解决就医,只有不到3%转诊至市外,其中还包括部分常年在外的务工人员,“也就是说,宝鸡的医疗力量已完全能够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