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用药市场大起底:本土药企优势明显
发布时间:2016-10-25     来源:佚名
  中康CMH数据显示,2015年呼吸系统用药市场规模(按终端零售价计,下同)为1245亿元。由于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用药占主导地位,因而该市场主要为内资企业所占据,但同质化问题突出,TOP5集中度不超过35%,其中在零售药店竞争最为激烈,TOP5集中度只有18.1%。
 
  冷暖交替的秋冬季节,加上雾霾天气频发,极易引起易感人群呼吸系统疾病。而从近几年的市场来看,由于人口老龄化、吸烟、空气污染、新病原与耐药病原等因素,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国家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占总体发病率的6.94%左右,全国每年有9200万人患有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季节性咳嗽、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流行性感冒和急性鼻咽炎等5大类疾病占整个呼吸系统疾病的80%以上,其中4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
 
  呼吸系统疾病是全球引起死亡的第二大病因,我国死亡率为68/10万,居心脑血管病、癌症之后,是我国居民第三位慢性病死因。
 
  2012年中国疾病死亡率排名
 
  (数据来源:《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市场整体表现平淡
 
  中康CMH数据显示,2015年呼吸系统用药市场规模(按终端零售价计,下同)为1245亿元,占中国药品市场9.1%的份额,同比增长3.8%,增速低于全国药品市场总体增速7.6%,市场表现平淡。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上升,而相关治疗药物市场增速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患者对呼吸系统疾病关注度远远不够,作为第三大慢性病死因,慢性呼吸疾病诊断率却不足35%,提升全民呼吸健康意识与加强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工作已是迫在眉睫。
 
  从细分市场来看,咳嗽和感冒用药是最大的细分子类,2015年销售额859亿元,同比增长3.7%,占据69.0%的份额,品牌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市场集中度低;抗哮喘药占据15.5%的份额,外资品牌市场优势明显,TOP5品牌有4家是外资品牌;咽喉用制剂占据7.8%的份额,其中中成药地位突出,占据97.5%的份额。
 
  2015年呼吸系统子类细分市场占比
 
 
  零售药店和县域等级医院市场表现活跃
 
  零售药店和城市等级医院是目前呼吸系统用药最大的销售渠道。由于药企掉标或者弃标,使得部分医院呼吸系统药品转移到零售药店渠道,2015年零售药店销售贡献度提升到39.6%,预计2016年将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继续大力推进分级诊疗政策,城市等级医院呼吸系统患者被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2015年城市等级医院销售贡献度降至34.3%,预计2016年将进一步下降,相较之下,县域等级医院作为感冒、咳嗽等常见病最重要的分级诊疗主战场将获益最大。
 
  呼吸系统用药渠道销售占比
 
 
  内资企业主导市场,外资企业渠道下沉
 
  呼吸系统用药市场主要由内资企业占据,2015年内资企业占据82.2%的份额,同比小幅提升;相比于药品整体市场77.3%的市场占有率,内资企业在呼吸系统用药市场的优势地位更加突出,这主要得益于中成药在感冒、咳嗽、咽喉用药等细分市场销售规模大幅领先;2015年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用药占比接近62.6%,远高于在药品整体市场所占的比重。
 
  城市等级医院是呼吸系统外资企业表现最活跃的销售渠道,2015年外资企业在城市等级医院的销售占比26.9%,远高于其它4大销售终端,但由于受到分级诊疗、招标限价等政策影响,外资企业在城市等级医院的占比同比出现下降,外资企业投入更多的资源抢占县域等级医院和基层市场,2015年外资企业在县域等级医院和基层市场销售占比均同比上涨。
 
  5大终端市场内外资企业销售占比
 
 
  内资竞争白热化,外资集中度高
 
  我国呼吸系统用药终端销售市场有将近2200家企业,其中绝大部分为内资企业,生产的药品多为仿制药,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企业集中度低。2015年5大销售终端内资企业TOP5企业为江西青峰药业、华润三九、济川药业、江苏康缘药业和扬子江药业,企业集中度均不超过35%,其中在零售药店竞争最为激烈,TOP5集中度只有18.1%。
 
  5大终端外资企业的厂家集中度要明显高于内资企业,2015年TOP5企业(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勃林殷格翰、默沙东、京都念慈庵制药总厂)集中度均超过55%,其中在城市等级医院和县域等级医院两大销售渠道集中度分别达到71.4%和76.5%。
 
  2015年5大终端市场内外资企业TOP5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