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逐渐深入 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应各得其所
发布时间:2010-07-07 来源: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相继发布。新医改要求医保覆盖率大幅提高,这就意味着医疗机构的就诊人数将大幅增加,进而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将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新医改要求公立医疗机构逐步取消药品加价,这就意味着医疗机构的收入将大幅下降。成本增加、收入减少,医院将逐渐形成入不敷出的局面,因此医院寻求各种办法来提高收入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则为医院提供了政策漏洞。
农村是医改重点
陈竺日前指出,中国政府重视维护和促进城乡居民的健康权益,始终把发展卫生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中国医改基本理念,是把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陈竺表示,医改的重点、难点还是在农村。尽管近年来农村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明显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
根据《2008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1990年中国的卫生总费用中,城乡卫生费用分别为396亿元和351.39亿元,而到2006年,城乡卫生费用则分别为6581.31亿元和3262.02亿元。
公立医院要正,私立医院要发展
2009年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了《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中国医药(600056,股吧)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向记者表示,包括百姓、医院、制药及流通企业。也就是说,在尽量压缩药价水分保证百姓用药的同时,也让企业拥有适当利润,保证持续生产和发展。
医改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医药价格管理政策。调整政府管理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范围,改进价格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价格决策程序,提高价格监管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合理调整药品价格。在全面核定政府管理药品价格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偏高的药品价格,适当提高临床必需的廉价药品价格。科学制定国家基本药物价格;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在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临床诊疗、护理、手术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同时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治疗价格。加强对植(介)入类等高值医疗器械价格的监管;强化成本价格监测和监督检查。完善药品成本价格监测制度,加强药品价格形势分析,公开市场价格信息,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定期开展医药价格检查,规范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价格行为。进一步健全医疗机构医药费用清单制度,提高收费透明度。
“原有体制下,政府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却管得过多。”
有业内人士表示,医院的资产管理、发展规划、重大决策等问题,涉及多个部门,责任不清,基本上处于放任的状态;用人权、分配权等却分属各部门,医院基本说了不算。
为保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医院的管理力度,实行了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凡是涉及医院发展规划、重大决策、大项开支等,都由市卫生局统一审批。同时,通过建立考核评价奖惩机制来引导公立医院确保公益性质,把质量、效率、服务和社会满意度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
其实,众所周知,同所有的事业单位一样,中国公立医院的组织和制度模式就是行政化。公立医院与卫生行政部门形成上下级行政关系。这种体制造成的最大问题就是“管办不分”,即公立医院的主办者和监管者不分,于是出现了运动员的上级兼做裁判员的荒谬现象。医疗服务领域中监管不力、不公的根源就在此。在管办不分的制度结构中,民营医院自然无法与公立医院展开公平的竞争,这就是民营医院在中国只能是小鱼的根本原因。
2010年2月,我国印发《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进预约诊疗、优化门诊流程、改善住院转诊流程……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同时,卫生部还印发《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促进公立医院加强内部管理、“练内功”,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2009年深化医改工作已顶着困难迈出关键一步,基本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位负责人说,2010年是深化医改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要进一步加大组织实施力度,继续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中心,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150医院院长高春芳建议,要改变群众的看法就首先要加大对社区医院的定位,社区医院应该明确治疗普通疾病这个范围。而疑难和重大的疾病则可通过建立“转送机制”来过渡到上一级医院,这样就需要保证基层医疗机构拥有立即转送的功能。高春芳还表示,各级医院间也可形成一个信息平台,使医生能够通过多点执医充分发挥其作用。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处在一个刚刚起步发展的阶段,面临的改革阻力、困难会很多。但是政府一定要去贯彻执行,不仅要执行下去,还要执行到位。将“看病贵,看病难”关系着社会民生的问题解决好,这既是新医改的成功,也是政府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在当前医改尚未没有形成统一的“经验”之前,我们同样可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医改的成功经验,做到为我所用,及时总结,适时上升为更高层面的制度性安排,尽快推广,造福人民。
农村是医改重点
陈竺日前指出,中国政府重视维护和促进城乡居民的健康权益,始终把发展卫生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中国医改基本理念,是把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陈竺表示,医改的重点、难点还是在农村。尽管近年来农村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明显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
根据《2008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1990年中国的卫生总费用中,城乡卫生费用分别为396亿元和351.39亿元,而到2006年,城乡卫生费用则分别为6581.31亿元和3262.02亿元。
公立医院要正,私立医院要发展
2009年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了《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中国医药(600056,股吧)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向记者表示,包括百姓、医院、制药及流通企业。也就是说,在尽量压缩药价水分保证百姓用药的同时,也让企业拥有适当利润,保证持续生产和发展。
医改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医药价格管理政策。调整政府管理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范围,改进价格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价格决策程序,提高价格监管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合理调整药品价格。在全面核定政府管理药品价格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偏高的药品价格,适当提高临床必需的廉价药品价格。科学制定国家基本药物价格;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在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临床诊疗、护理、手术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同时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治疗价格。加强对植(介)入类等高值医疗器械价格的监管;强化成本价格监测和监督检查。完善药品成本价格监测制度,加强药品价格形势分析,公开市场价格信息,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定期开展医药价格检查,规范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价格行为。进一步健全医疗机构医药费用清单制度,提高收费透明度。
“原有体制下,政府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却管得过多。”
有业内人士表示,医院的资产管理、发展规划、重大决策等问题,涉及多个部门,责任不清,基本上处于放任的状态;用人权、分配权等却分属各部门,医院基本说了不算。
为保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医院的管理力度,实行了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凡是涉及医院发展规划、重大决策、大项开支等,都由市卫生局统一审批。同时,通过建立考核评价奖惩机制来引导公立医院确保公益性质,把质量、效率、服务和社会满意度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
其实,众所周知,同所有的事业单位一样,中国公立医院的组织和制度模式就是行政化。公立医院与卫生行政部门形成上下级行政关系。这种体制造成的最大问题就是“管办不分”,即公立医院的主办者和监管者不分,于是出现了运动员的上级兼做裁判员的荒谬现象。医疗服务领域中监管不力、不公的根源就在此。在管办不分的制度结构中,民营医院自然无法与公立医院展开公平的竞争,这就是民营医院在中国只能是小鱼的根本原因。
2010年2月,我国印发《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进预约诊疗、优化门诊流程、改善住院转诊流程……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同时,卫生部还印发《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促进公立医院加强内部管理、“练内功”,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2009年深化医改工作已顶着困难迈出关键一步,基本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位负责人说,2010年是深化医改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要进一步加大组织实施力度,继续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中心,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150医院院长高春芳建议,要改变群众的看法就首先要加大对社区医院的定位,社区医院应该明确治疗普通疾病这个范围。而疑难和重大的疾病则可通过建立“转送机制”来过渡到上一级医院,这样就需要保证基层医疗机构拥有立即转送的功能。高春芳还表示,各级医院间也可形成一个信息平台,使医生能够通过多点执医充分发挥其作用。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处在一个刚刚起步发展的阶段,面临的改革阻力、困难会很多。但是政府一定要去贯彻执行,不仅要执行下去,还要执行到位。将“看病贵,看病难”关系着社会民生的问题解决好,这既是新医改的成功,也是政府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在当前医改尚未没有形成统一的“经验”之前,我们同样可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医改的成功经验,做到为我所用,及时总结,适时上升为更高层面的制度性安排,尽快推广,造福人民。